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及最新监管趋势

目录

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

什么是抗氧化剂

抗氧化剂(Antioxidant)是一类能够抑制或延缓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。在食品加工中,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,阻止脂肪、色素等营养成分的氧化变质。

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

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延长食品保质期:抑制脂肪、色素等营养成分的氧化变质,延长食品的保质期。
  2. 保持食品风味:防止食品在储存过程中发生氧化反应,保持食品本身的风味。
  3. 维护营养价值:阻止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氧化分解,保持食品的营养价值。
  4. 改善食品外观:防止食品表面发生褐变、变色等氧化反应,保持食品的美观。

常见抗氧化剂及其应用

常见的食品级抗氧化剂及其应用如下表所示:

抗氧化剂 化学名称 主要用途
维生素 C 抗坏血酸 防止褐变,延长保质期
维生素 E 生育醇 防止油脂氧化,维护营养
亚硫酸盐 亚硫酸钠、亚硫酸钾 防腐保鲜,抑制酶促褐变
没食子酸酯 丙基没食子酸酯 防止油脂氧化,延长保质期
合成抗氧化剂 丁基羟基甲苯(BHT)、丁基羟基茴香醚(BHA) 防止油脂氧化,延长保质期

这些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,起到了保鲜、维护营养价值和外观等重要作用。

抗氧化剂的监管趋势

国际监管现状

全球范围内,抗氧化剂的使用受到各国食品法规的严格监管。主要监管机构包括:

  •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(FDA)
  • 欧洲食品安全局(EFSA)
  •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/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(JECFA)

这些机构制定了具体的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,包括允许使用的种类、使用量和具体应用范围等。

中国监管现状及趋势

在中国,抗氧化剂的使用受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4)的规定。该标准明确了食品中可使用的抗氧化剂种类、使用量限制等要求。

近年来,中国食品监管部门对抗氧化剂使用的监管不断趋严,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  1. 负面清单管理:对部分合成抗氧化剂实行负面清单管理,限制或禁止使用。
  2. 使用量限制:对允许使用的抗氧化剂,严格规定最大使用量。
  3. 标签标识要求:食品包装上须如实标识所使用的抗氧化剂种类和用量。
  4. 监测抽检力度:加大对食品中抗氧化剂使用情况的监测抽检力度。

总的来说,中国食品监管部门正在不断完善抗氧化剂管理,着力确保食品安全,满足消费者对绿色、健康食品的需求。

总结

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,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、保持风味和营养价值,改善外观。各国监管部门也对抗氧化剂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管控,未来的监管趋势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消费者需求。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,合理使用抗氧化剂,为消费者提供安全、优质的食品。

FAQ

  1. 什么是抗氧化剂? 抗氧化剂是一类能够抑制或延缓其他物质发生氧化反应的物质。在食品加工中,抗氧化剂主要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,阻止脂肪、色素等营养成分的氧化变质。

  2. 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有哪些作用? 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主要有以下作用:延长食品保质期、保持食品风味、维护营养价值、改善食品外观。

  3. 常见的食品级抗氧化剂有哪些? 常见的食品级抗氧化剂包括维生素C、维生素E、亚硫酸盐、没食子酸酯、合成抗氧化剂(BHT、BHA)等。这些抗氧化剂在食品加工中广泛应用。

  4.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使用受到哪些监管? 食品中抗氧化剂的使用受到各国食品法规的严格监管,主要监管机构包括FDA、EFSA、JECFA等。在中国,抗氧化剂的使用受《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》(GB 2760-2014)的规定。近年来,中国监管部门对抗氧化剂使用的监管不断趋严。

  5. 未来抗氧化剂的监管趋势会如何? 未来抗氧化剂的监管趋势将更加注重食品安全和消费者需求,体现在负面清单管理、使用量限制、标签标识要求、监测抽检力度等方面。食品生产企业应当严格遵守相关法规,合理使用抗氧化剂。